野生的恆春山藥
山藥雖為薯蕷類的食物,台灣人大多當做菜蔬食用,最常見的就是山藥排骨湯或山藥肉丸子、山藥蛤蜊湯…等,曬乾之後便成了中藥材准山,中醫認為具有健脾、補虛、益腎、強筋、除寒…等療效,現代醫學也證實,山藥當中富含薯蕷皂(Diosgenin)是一種天然的DHEA,有促進內分泌荷爾蒙的合成作用,此外也含蛋白質、糖體、胺基酸、黏液質及鈣、磷、鐵、碘等…礦物質及維生素C、A…等多種有益身體的物質,自古便是深受信賴的食療聖品。
台灣的山藥種類繁多,塊莖的形狀就有長條、圓形塊狀、掌型等;顏色內外又不同,常見有紅、黃、紫、白…等。市售的山藥有些是日本進口的,其餘的以人工種植居多,還有野生山藥的地方,大概就只有恆春半島。
恆春半島上的野生山藥,正式的名字叫恆春薯蕷或戟葉田薯,因葉子像傳統兵器的戟而名,可食用的地下塊莖是不工整的長柱形,黃褐色的皮,雪白的肉,肉質細嫩,很容易斷裂,裂口會流出白色的乳汁,鮮食口感稍硬而脆, 煮熟後鬆軟綿密,生吃熟食都非常可口。
分佈在半島西半部的野生山藥,主要集中在西屏山(西台地)、三台山、赤牛嶺、大山母山、里龍山南麓一帶,林間稍寬闊的地方都可以找得到。
每年春天芽株會長出新芽,隨後長出藤蔓,努力地攀附著林木往上伸展,以爭取到更多的陽光,等到落山風來時,莖葉逐漸枯萎,為了延續生命,山藥會努力地把所有的水分和養分,貯藏在地下塊根中,人們都在莖葉枯萎以後,才上山採擷山藥。
採山藥人的首要本領,就是在一片枯黃的秋色中,找到莖葉早已乾枯的野生山藥,然後要利用半圓型的掏洞鐵器,沿著山藥的四週挖出圓洞,往往耗時1、2個小時,深挖一、二公尺才能取出全根,如此取得不易的野生食物,價格當然不便宜,一般要比種植的山藥貴上好幾倍,但還是供不應求,相當受到饕客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