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影音專區
    :::
    影音專區
      龍坑生態保護區

      解說員/ 陳冠如 龍坑生態保護區為本國家公園5處生態保護區之一,本地區為綿延之群狀珊瑚礁,隔著狹岝的陡坡及懸崖,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由於重力及海浪之衝擊,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而形成絕佳的崖崩景觀。龍坑屬於墾丁國家公園之生態保護區,未經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許可不得進入,申請方式請參考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網頁。 水芫花:為恆春半島濱海常見植物,早期常被盜採做為盆景觀賞用。 海馬齒:生長在海邊,葉子像馬的牙齒,不怕海水鹽分的侵害。 乾溝飄拂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叢聚生長,有利於雨水的儲存,所以較不怕海水鹽分的侵害。 白水木:為一常見典型的濱海植物,當下雨或清晨的露水,會將細毛上的鹽份沖走,以避免受到鹽害。 草海桐:為草海桐屬,分布於全島砂地至珊瑚礁岩之常見濱海地區植物。 珊瑚在分類上屬【腔腸動物】;本國家公園海域內大約有250 種石珊瑚,50種軟珊瑚及30種以上之柳珊瑚;石珊瑚因具有堅硬的外骨骼,死亡後留下其骨骼遺骸,故又稱之為造礁珊瑚。 節理:為岩石的天然破裂面。節理可呈一平面,但亦可能彎曲的。許多崩裂、崩落的岩塊也是受到節理控制。 崩崖:大自然的風化侵蝕等作用,導致節理的崩裂,崖邊會出現崩塌的現象。 海蝕溝:被許多垂直於海岸延伸方向的破裂面切割,經海浪拍打侵蝕後而形成之溝狀。 海蝕湖穴:海浪攜帶之石礫在海蝕平臺進行鑽蝕作用,配合其它風化作用而形成狀如茶壺嘴形之洞穴。 裙礁海岸:被海浪拍打沖刷而形成之海蝕溝,若由高處往下望,則如女孩所穿的百摺裙狀之海岸。 海蝕平台:為海浪拍打的集中點,當海浪拍打上岸後,將珊瑚礁表面被打碎的碎珊瑚塊體,隨著海水的前進及後退,重複於珊瑚礁表面磨擦,我們稱為(磨蝕作用),久了就被磨成一個平坦的平台。

      片長:4分03秒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