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墾丁國家公園主要植群火燒後消長之研究
      墾丁國家公園火燒發生的頻度,每年當在十次以上。火燒發生的季節以12月至翌年4月間為主,多為人為引發,如遊客亂丟煙蒂、焚燒冥紙、引火整地不當等。 發生火燒之植群以龍坑地區之林投及草生地最多,而極相的闊葉林則少發生。每次焚燒的面積多在0.1-1公頃之間,造成小面積的鑲嵌,此或有助於植群歧異度之維持。火燒發生後,表土溫度的日夜變化極大,此顯著影響生物活動。以林投在火燒後恢復的速度而言,當可在火燒後三年左右恢復舊觀。唯因枯枝落葉的大量累積,推測其火燒發生的週期,當在五年左右。 以公園內人工造林地火燒後各樹種的致死及萌蘗情形而言,木麻黃顯然並非理想的造林樹種;同時以保育的觀來看,木麻黃也可能對本地樹種造成相當的衝擊。因此建議爾後在此等地區造林,樹種的選擇應以原生的海檬果、欖仁、水黃皮或血桐等為考慮的重點。
      龍坑保護區林投生育地之土壤在火燒後,灰分中之磷素在雨水之淋洗下當能快速地被洗入土層而往下層土壤運移,可加速磷肥在此生態系之循環,其雖可減低火燒後大量之磷肥隨著灰分或表上被強風吹離生態系。但林投植群火燒後,未致死植株之根系若不能於短時問內恢復對磷之吸收,或是植群死亡後,他種植物入侵較慢,皆可能造成磷肥被洗入地下水層,隨地下水流失。
      計畫類別:[植物生態]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 77
      計畫主持人:陳明義等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