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鵝鑾鼻公園地區史前漁撈活動研究
      根據研究的結果,本報告對於鵝鑾鼻地區史前漁撈活動的看法是,在距今三千年前,鵝鑾鼻公園地區的水面大約停留在現今海拔6至7公尺的高度上。對當時的聚落而言,漁撈是除了農耕之外相當重要的一種生業活動。由於生態環境所致,水產資源中的魚類、貝類等亦為食物的一項重要來源,如雨傘旗魚、夜光螺等。然而,因為季節變化有不同魚類出現;當時人類已懂得使用不同的漁撈技術來從事捕魚。不過,漁獲是否僅限於自己日常消費則不得而知。但除供食用者外,並利用貝殼製成裝飾品和工具,如貝飾、貝網墜;以及如二齒鈍不能做為食用魚種遺留的出現,顯示當時人類對水域生態環境具高度的認如與利用。
      另方面,從考古器物標本的分析和地質學研究的認識,伴隨史前遺址出土層位的說明,本報告再指出:(1)自五千年以來,鵝鑾鼻公園地區的陸地「上升率大約在2.0公釐左右,(2)重量對不同類型的網墜,表現相異功能效益水準;亦即各種不同的漁具極可能裝配不同 類型的網墜;(3)各種類型的網墜傳承著相類似的製作風格(至少延續在一千五百年之間)。
      其次,根據魚類、貝類動物的棲息性質與考古器物標木的反映,配合民族誌材料的說明以及漁撈學理論與方法的解釋,鵝鑾鼻地區 史前海岸漁撈活動,至少使用五種不同的捕魚方法:(1)釣魚法;(2)拉網法(3)投網法(撒網法);(4)手網法;(5)拾貝法。
      計畫類別:[人文史蹟]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 66
      計畫主持人:李匡悌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