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台灣梅花鹿復育之研究(七十四年度報告)
      . 梅花鹿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  江樹生(無摘要)
      .台灣梅花鹿之行為研究  王 穎、詹世琛
      .台灣梅花鹿遺傳特徵之研究-台灣在養鹿種核型與血型之比較  黃錫慶、宋永義、夏逢照
      .台灣梅花鹿對五種常用粗料之消化率-氮素平衡及能量代謝試驗  林敦台、楊錫坤、施宗雄
      .季節與性別對台灣梅花鹿血液學數值之影響  楊錫坤、董光中、施宗雄
      台灣梅花鹿之行為研究
      自74年7月至75年12月,進行第二年復育計劃,以單一個體追蹝記錄法、瞬間記錄法,單一行為記錄法,對於梅花鹿之一般行為、雄鹿之敵對行為、雌鹿之哺育行為、鹿王之特性及其活動模式等繼續進行研究。
      在1300小時的觀察中吾人發現鹿隻於受到極大緊迫時,才有警戒叫聲或翹尾並露出臀部白斑之警戒行為。鹿隻之叫聲種類極多,可概略分為七類:(1)雄鹿於發情季節常見之叫聲(2)警戒叫聲(3)饑餓(等待進食)之叫聲(4)雌鹿與仔鹿聯絡時之叫聲(5)鹿隻隔離時發出之叫聲(6)雌鹿於逃避雄鹿跟隨時發出之叫聲(7)緊迫叫聲。
      動物園中的梅花鹿受孕率極高,連續兩年均達90%以上,而所生的仔鹿越冬之存活率亦達60%以上。七月至九月為雌鹿哺乳最頻繁之時期,哺乳對象以一雌鹿哺乳一仔鹿為最多(82.9%)。亦有同時哺乳2-3頭仔鹿或其他雌鹿或雄鹿之記錄。仔鹿每次吮乳,多在3分鐘以內,佔90%以上。鹿雙交配時期以了4年11月至75年3月(90.3%)為主,亦有遲至4--6月間交配者,交配時間則以12--18時較頻繁(75.2%)。
      雄鹿之角叉數與其掉角日期呈負相關,即隨角叉數之增加,有較早掉角之趨勢(74年r=-0.84 ,75年r=-0.87)。
      在硬角期,雄鹿之敵對行為以威脅及卡角(抵角)為主,園中雄鹿常依地形,而有2-3區同時稱王之情形,稱王之雄鹿為其勢力範圍內地位最高者,常威脅其他雄鹿,而下位雄鹿亦常對其表現主動退讓或逃避之行為。在發情季節中,鹿王常表現其獨特之發情叫聲,並有聚集雌鹿之行為,其交配機會亦大於非稱王雄鹿(73.2% vs 26.8%)。
      就鹿王、普通雄鹿及落敗鹿王三者行為相較,鹿王之站立、走動及其發情修飾行為最高,攝食、反芻行為最低;落敗鹿王宮避居一隅休息,其坐臥行為最高;普通雄鹿之敵對行為及其攝食、反芻行為最高,其他行為則介於鹿王與落敗鹿王間。
      台灣梅花鹿遺傳特徵之研究-台灣在養鹿種核型與血型之比較
      應用台灣飼養之台灣梅花鹿(Cervus nippon taiouanus)、台灣水鹿(C﹒unicolor swinhole)、羌(Muntjac reeves)、紅鹿(C.elaphus)、馬鹿(C﹒ canadensis)於割取鹿茸或屠殺時採得血本,研究各鹿種之核型及血型。結果於核型方面發現台灣梅花鹿染色體數2n=66(4X,62V ),台灣水鹿2n=62(8X,54 V),不同亞種者不同。馬鹿( 2n=68,6X,62V)其X性染色體為一大型X,亦不同於已有報告。至於紅鹿、羌,則同於已有資料。血清型方面,在白蛋白(Albumin)型發現有F,S,FS和S";攜鐵蛋白(Transferrin)有A,B,C,C',BC,CD,C'D,7型;後攜鐵蛋白(Post.transferrin-2)有F,FS,S和M"4型;血紅素(Hemoglobin)有F',F,S,F"及F。5型。由各品種特異表型及不同分佈,應用此四種基因座之表型分佈足資鑑別該5種台灣普遍飼養之鹿種。
      台灣梅花鹿對五種常用粗料之消化率-氮素平衡及能量代謝試驗
      本實驗使用平均體重37公斤之成熟台灣梅花鹿25頭,逢機分為三組測試五種養鹿常用粗料一狼尾草(Napier grass,Pennisetum purpureum)、盤固拉草:(Paangola grass Digitaria decumbens )天竺草(Guinea grass,Panicum maximum )、山黃麻(Charcoal tree leave,Trema orientalis)及構樹葉(Paper Mulburry leave,Broussonetia papyrifera)之營養分表相消化率及其代謝。每一組料之試驗期包括一週粗料適應期;一週預備試驗期與一週糞便及尿液收集期。在糞便、尿液收集期期間,每日收集餵料、剩料、糞便及尿液等樣品並低溫保存以備作乾物質、粗蛋白質、粗纖維、乙醚抽出物、灰分及總能量之化學分析。結果顯示出五種粗料之每公斤代謝體重(kg0.75)之乾物質日攝食量除了盤固拉草偏低外(P之0。05),其餘粗料並無顯著差異性存在。
      狼尾草、盤固拉草、天竺草、山黃麻與構樹葉之乾物質表消化率(Apparent Dig estibility;%)分別為:63.6土3.7;61.2士3.7;53.9士5.0;57.7士7.0;67.7士4.1 ;粗蛋白表相消化率(%)為:70.2士4.2,77.5士t2.2,65.0士I6.2,79.0土3.1,84.8士I2.9;粗纖維表相消化率(%)為:79.5士5.0,79.7士2.2,63.5士6.3,57.2士13.5,65.6士6.3,57.2士13.5,65.6士9.0,乙醚抽出物表相消化率(%)為:58.0士15.5,60.7土6.2,63.0土8.4,37.9士3.7,35.5士14.5,灰分表相消化率(%)為:58.6士6.8,70,7土1.2,48.0士8.7,42.5士8.9,50.3士9.3總能量表相消化率(%)為:72.5土3.9,73.9士5.4,59.1士6.8,67.0士5.8,75.7士5.0。
      能量與氮素平衡代謝結果顯示出在能量運用效率上,因狼尾草為最好(ME/DE=64%),而以構樹為最差(ME/DE=37%)。由氮素之留存(Nretention)吸收及吸收氮素利用于體內氮素留存的效率來看,山黃麻與構樹的氮氣營養價值顯然比其他粗料為佳。本實驗結果顯示出,木本植物如山黃麻及構樹葉等為鹿隻優良蛋白質的來源,而禾本植物如狼尾草、盤固拉草等則為優良的組纖維及能利用來源。
      季節與性別對台灣梅花鹿血液學數值之影響
      本試驗之目的在于探討季節與性別對台灣梅花鹿血液學數值之影響。選擇健康之一歲齡台灣梅花鹿18頭(雌雄各9頭),分別於四個季節中,以物理方式固定鹿隻,自頸靜脈收集血液,進行血紅素濃度、紅血球數、血容比(PCV)、血漿總蛋白質濃度、白血球總數(WBC)與白血球分類計數等測定,並計算平均紅血球容積(MCV)、平均紅血球血紅素含量與平均紅血球血紅素濃度(MCHC)。結果顯示出,上列項目除WBC外,均顯著受季節影晌(P
      計畫類別:[動物生態]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 38
      計畫主持人:王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