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珊瑚礁及海洋生物生態研究-海域之底棲無脊椎動物之調查研究(續)
      本計劃之調查結果共分為三項:
      第一項為底棲無脊椎節肢動物甲殼類及軟體動物貝類之分類研究,共計鑑定出軟體動物17科91種,甲殼類25科136種。
      第二項為棲息於珊瑚類體表或體內特種生物,包括內棲藤壼類(Coral inhabiting barnacles:Pyrgomatidae),手長蝦類(Palaemonid shrimps:Palaemonidae)及槍蝦類(Alpheid Shrimps:Alpheidae)三大類生物族群分布及生態記錄的研究。墾丁海域內手長蝦的種類計有13種,其宿主包括了石珊瑚類、軟珊瑚類、角珊瑚類、海葵類、海參類、海膽類、海百合類、軟體動物類等,其中軟體動物類中的黑蝶貝,日本手長蝦(Conchodytes nipponensis)出現率可達80%以上。槍蝦類的棲所廣泛分布於潮間帶及亞潮帶之內,共記錄到6屬37種,其中25種為台灣新記錄,與槍蝦類共生之生物種類亦多,計有珊瑚、絲狀藻、海綿、棘皮動物、海鞘.…‥等,其中尤以與蝦虎魚類的共生最引人注目。珊瑚內棲藤壼類的研究著重於宿主珊瑚的鑑定及二者棲宿關係的分析,在墾丁二佰餘種的珊瑚類中約有1/3的種類可做為此類生物的宿主,其中以菊珊瑚科(Faviidae)、軸孔珊瑚科(Acroporidae)及孔珊瑚科(Poritidae)中有較多的種類被棲宿。但後三科的內棲藤壼均局限於Cantellius這一屬,菊珊瑚科雖有4個屬的籐壺可以棲宿,主要還是由Cresuia及Savigium二個屬構成。此外在6屬15種的內棲藤壼中,Savigium milleporae是惟一可以與千孔珊瑚(MillePora)共棲的種類,而Hiroa stubbingsi及PYrgoma Cancellata專一性極高,僅各在一種珊瑚(Astreopora myriophthalma及Turbinaria reniformis)1:方可發現得到。
      第三項則就三年來的本分支計劃的執行成果,作綜合性的檢討及建議。在兼顧保育、教育、娛樂及研究的前提下,對於無脊椎生物相定性及定量的調查,仍有持續進行的必要。定量調查的重點在於適當指標生物及追蹤樣區的選定。報告中建議7個工作區及6大類生物做為長期追琮監測的對象。此外,為確保日後墾丁海域海岸管理系統功能的發揮,對於海岸破壞、污染、不法商業行為及各類海洋娛樂及活動的管制,尤需特別加以注意。
      計畫類別:[動物生態]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42-5
      計畫主持人:張崑雄 陳章波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