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尖枝列孔珊瑚及其共棲甲殼類之生態研究
      本研究針對墾丁國家公園海域所產尖枝列孔珊瑚,調查其成長情形及其對較高水溫的殘存反應,並分析其共棲甲殼類的種類和數量,進而探討共棲十腳類與宿主珊瑚彼此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研究結果將可提供做為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珊瑚礁生態系環境監測及擬定指標生物的基礎資料。 尖枝列孔珊瑚是墾丁國家公海域內常見的石珊瑚種類之一。其群體的成長為半球體狀;在12個標識群體所測得的年成長率約在4.8~1O.9cm/year,平均值為7.2cm/year。
      根據自1987年至1990年,核三廠出水口西側淺灣至貓鼻頭附近,珊瑚類受熱排水污染而有白化或死亡現象的調查結果中,發現尖枝列孔珊瑚對水溫昇高的反應特別敏感,而且在水深5公尺以深處,僅有尖枝列孔珊瑚有自化現象。 在逐漸加溫實驗中得知尖枝列孔珊瑚在32℃水溫下24小時,有白化現象。在34℃水溫下,則只需6小時,就有白化現象產生,同時其共棲甲殼類也有逃逸和死亡的情形。
      共棲十腳類的種類和個體數均隨宿主珊瑚群體大小的增大而增加。在21種主要共棲動物中,個體數最多的前十種均為十腳類;其中包括2種槍蝦(珊瑚槍蝦和鮮紅假槍蝦),以及3種扇蟹類,(毛掌梯形蟹、網紋梯形蟹、和白背梯形蟹)。上述這些十腳類可能與尖枝列孔珊瑚有著共生的關係。
      計畫類別:[動物生態]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 72
      計畫主持人:張崑雄 鄭明修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