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雀鯛科魚類生殖行為研究
      墾丁國家公園位處本省最南端,在範圍上除了陸域部份外,也包括了廣闊的海域;本項研究主要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研究此國家公園海域內的珊瑚礁魚類的生殖行為;藉此一方面將海域生態環境監測資料擴大到魚類的生殖生態學上,另外一方面,有關魚類的生殖行為如築巢、求偶、產卵以及護卵等現象的調查結果,亦可以增進人們對珊瑚礁魚類的瞭解,進而達到大眾教育的功能。
      觀察時所選用的材料為雀鯛科的魚類。本計畫自民國七十九年八月開始實際執行,並於該年的十月、十二月以及八十年的一月、四月以及五月分別赴萬里桐、後壁湖、香蕉灣、潭子灣、小港等沿岸海域潛水調查在鯛科魚類的生殖情形。雀鯛的生殖現象在萬里桐、香蕉灣、小港等三處發現得較多,在迄三個地點所觀察到的生殖的雀鯛其三種,它們分別是黃尾雀鯛(Pomacentrus flavicauda)、紅背雀鯛(Pomaceetru bankanensis)以及單斑雀鯛(Chrysiptera unimaculata)。紅背雀鯛的生殖亦分別出現於A站及B站。另外在潭子灣觀察到真珠雀鯛(Plectroglyphidodon lacrymatus)及在後壁湖外亞潮帶的A站觀察到太平洋真雀鯛(Stegastes fasciolatus)的生殖現象。
      雀鯛在生殖的過程中,在行為上有程度不一的一些變化;以黃尾雀鯛為例,當把雄魚的生殖依其過程而分成個時四期,亦即築巢期(Nest-prepasation stage)、求偶期(Courtship stage)、生殖期(Spawning stage)以及設卵期(egg -caring stage)時,相似的是:在這些過程中,生殖個體都很少離開自己的領域。除此之外,我們發現生殖個體在這四個時期之間的行為有些差異。例如在築巢期間,表現得比在其它時期送要多的清理產卵巢的動作(29%對求偶期的5%、生殖期的4%及設卵期的5%) 。在求偶期,離巢的行為比在其他時期還要多(29%對築巢期的4%、生殖期的8%與護卵期的3%) 。離巢主要是到附近去吸引雌魚到巢中產卵,不過其中也有一部份是在追逐其它個體。在生殖期及護卵期中,在巢中的時間都是相常的多,在前者主要是在巢中行交配,而在後一時期主要是在巢中清理受精卵。
      在另外一方面,在過去的一年中,除了四月份之外,香蕉灣內黃尾雀鯛的生殖情況差六年前(即民國七十四年與七十五年之間)的很多。以月份來說,除了兩者在七月份都沒有資料,以及在本期內有一些月份未進行作業之外,在有數據的多數月份裡,前者的生殖巢的數目為後者的2倍以上。導致這種生殖巢數降低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香蕉灣內的黃尾雀鯛的族群數降低的關係。在七十五年的調查中,這裡估計約有160尾左右的黃尾雀鯛,但是在本年內的觀察中,估計只有50尾左右。灣內的黃尾雀鯛的減少,很可能是築港工程所造成的。這裡的船澳是在民國七十五年以後才拓寬的,在施工時以炸藥炸開礁石,或以怪手挖掘底質等等,直接導至生活在附近的個體的死亡,並且破壞了棲所環境。在另外一方面,新拓寬的部份改變海底的地形,也會降低海流帶走海底沈積物的能力。在在這種棲息環境不通的情形之下,即使外來仔魚補充的來源充足,族群量也終究無法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雀鯛科魚類為墾丁國家公園珊瑚礁生態系中的基本魚種,同時也是本省沿海珊瑚礁以及岩礁內的主要定棲性魚類,因此可以做為監測海域生態環境的一種生物指標。有關雀鯛的生殖地點、生殖巢的分布以及在各海域內的生殖恃形將是海域生態環境監測上的一項賁要背景資料。本計畫中有關黃尾雀鯛的生殖活動比較即為一例。此外,本調查結果也顯示:海域內工程在進行前有必要評估其可能對生態環境所帶來的衝擊,而工程完成之後也有追蹤調查其環境影響的必要。
      計畫類別:[動物生態]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 75
      計畫主持人:張崑雄 詹榮桂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