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墾丁國家公園陸域野生哺乳類動物調查研究(第二年)
      摘要
      關鍵詞:相對數量、空間分布、日活動模式、自動照相設備、社頂、龍坑、南仁山區
      本研究於2000年的1月到2002年2月在墾丁國家公園內恆春~永靖以東和恆春~鵝鑾鼻以北之範圍內進行陸域哺乳動物之調查。截至目前為止,在墾丁國家公園內以45台自動照相機共進行了接近60,000個小時的資料收集以及現場觀察,總共記錄到哺乳動物(除翼手目以外)22種,其中包括有林間放牧的家羊、水牛,和自由活動的貓和犬。在相對的數量來看,台灣鼬獾的數量最多,其次才是靈長目的台灣彌猴和嚙齒目的刺鼠、鬼鼠和赤腹松鼠。就分布範圍來看,臭鼩、小麝鼩、刺鼠、赤腹松鼠、台灣鼬?、台灣白鼻心和犬隻等七種動物均為全區或各種環境都有紀錄,為普遍分布的物種;而田鼷鼠、小黃腹鼠、鬼鼠、家貓、穿山甲、台灣梅花鹿、台灣鼴鼠、大赤鼯鼠、食蟹?和台灣山羌等十種動物則僅在一個地區或一種環境中有紀錄,為侷限分布的物種。資料也顯示,不同的區域間,哺乳動物相也有相當的差異,其中,北區(南仁山區)記錄到15種的哺乳類為最多,中區(社頂一帶)記錄到13種次之,而南區(龍坑地區)只記錄到12種最少,且擁有許多小型物 Ⅳ 種(佔50%)。南仁山區,除了有限的地區有放牧的家羊外,野生家犬的數量也非常少,因此是未來梅花鹿極佳的族群擴散環境。在哺乳動物的整體密度方面,則以中區最高,南區次之,北區的哺乳動物密度則最低。除了梅花鹿以外,大赤鼯鼠、穿山甲、食蟹?和山羌等物種目前的分布情形均有待改善,可優先作為未來園區內保育工作的目標物種,至於園區內自由活動的犬隻和家羊則有待更積極的族群控制方案。
      計畫類別:[動物生態]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111
      計畫主持人:裴家騏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