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珊瑚礁及海洋生物生態研究-海域之底棲脊椎動物之調查研究(續)
      本分支計畫繼第一年海域生物相初步基本資料收集及部分大型固著性無脊椎動物群聚結構及消長研究而後。本年度內選定分類問題一直懸疑未決之角珊 瑚類(Corgonacea)、海百合類(Crinoidea)、海星類(Asteroidea)、陽燧足類(Ophiuroidea )及海參類(Holothuroidea)等五大類生物,作為研究重點,而完成其系統分類的工作;另外亦選定大旋鰓蟲(Spirobranchus giganteus )、大蛇螺(Siphoniun maximum)及硨渠貝(Tridacna maxima)等三種生物,調查其族群密度及分布狀況。茲將執行結果概述如下:
      一、分類研究: 經一年之採樣、分類研究,在本海域內所採到的海星類計有六科八種;陽燧足類有六科廿二種;海參類計有五科十二屬廿四種之多,有十七種為台灣新記錄種,其中台灣隱沙小錨參(Patinapta taiwaniensis sp.nov。)為世界新種;海百合類計有五科十五屬廿種,角珊瑚類計有二日七科十四屬二十三種,此兩類生物共計四十三種均為台灣首次正式研究記錄種。
      二、特種生物族群密度、分布研究 大旋鰓蟲主要棲居於丘孔珊瑚(Porites spp.)及軸孔珊瑚(Acropora spp.),其最近隔鄰距離之期望平均值為28.5mm﹒實測平均值與期望平均值比率之R值為1.05,顯示本種生物於此棲所為逢機分布;大蛇螺在丘孔珊瑚為均勻分布,而在岩壁上則趨向聚集分布(Aggregated distribution);另外,硨渠貝在此海域多棲息於2至5公尺之淺水區,殼長分布多為8-20公分,大而成熟之個體並不多見,顯示為急需禁止採捕及保育之種類。
      計畫類別:[動物生態]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34-1
      計畫主持人:張崑雄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