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珊瑚礁類分類學暨生態學之研究
      珊瑚礁是墾丁國家公園最重要的天然資源和景觀特色之一,而珊瑚則是建造珊瑚礁的主要生物。珊瑚不僅構成該海域生態系的基本架構,是最重要的底棲生物;同時,其造礁的功能也對陸地的地質構造和地形景觀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國家公園海域的珊瑚主要可分為:石珊瑚、水螅珊瑚和八放珊瑚(包括軟珊瑚和柳珊瑚)等。早期由於分類系統的紛歧,該海域珊瑚的分類,非常混淆,且缺乏統一的中文名稱。本研究依據Veron et al﹒(1976-1984)所提出石珊瑚"生態形"和"種"的觀念及VerseveIdt(1980-1983)對軟珊瑚的分類原理,重新整理國家公園海域石珊瑚、水螅珊瑚和八放珊瑚的分類系統;同時依據其學名的原義和形態特徵,首次有系統的給予珊瑚中文名稱。另外,為了有關學者鑑定的方便,本研究也整理出屬和種的檢索表和形態的比較敘述,以供參考。所使用的標本和材料包括(1)重新檢驗Jones et al(1972)和Yang et al (1976-1982)所採集而貯存於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的標本;(2)以潛水方式攝取的珊瑚生態照片和所採集的標本。經整理後其得石珊瑚類57屬、208種,水螅珊瑚4屬、10種,八放珊瑚14屬、42種。
      其中石珊瑚類有8屬為新記錄屬,它們是:Plerogyra(氣泡珊瑚)、Physogyra(泡紋珊瑚)、Gardineroseris(加德紋珊瑚)、Pectinia(梳珊瑚)、Blastomussa(棘菊珊瑚)、CauIastrea(幹星珊瑚)和Oxypora (銳孔珊瑚);95種為新種,但多數為同種異名而更正者。八放珊瑚類有23種為新記錄種。國家公園海域的珊瑚種類,雖然眾多,但分佈廣和資源量多的種類,石珊瑚在50種以內;軟珊瑚10種,主要分佈於海流較強勁、水深5-20公尺的海域;水螅珊瑚常見有3種,主要分佈在沿岸水深5公尺以內的淺水域。
      珊瑚生物相則與鄰近的菲律賓相似,屬印度一西太平洋系統。依珊瑚的生物地理學估計,國家公園海域的石珊瑚類可能在58-62屬及250-300種之間;若干資源量少、分佈狹窄的種類,尚待進一步的研究。 珊瑚是墾丁國家公園的至寶,它們廣泛的分佈於沿岸的礁石底質上;它們也是狹適應性的生物,易受環境的污染所破壞;因此,做好珊瑚礁生態系的保育工作,是延續此生生不息的生態和景觀資源重要的一環。
      計畫類別:[動物生態]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 30
      計畫主持人:戴昌鳳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