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恆春半島人文地理變遷考據研究
      從地形的觀點,恆春半島的面積不大,但是其多樣化。它是上升地形,從紅柴坑一帶的無能河及風谷,以及散布在縱谷平原上的大小礁岩,可以得到佐證。它曾有過地層傾動的現象,也有過層作用,使本地區地形景觀,在解釋上大費周章。本地區的喀斯特地形,發育亦甚完整,石筍、石鐘乳及大小溶蝕洞,處處可見;尤其,與附近岩質截然不同的外來岩塊,突兀在丘陵上,顯得特異。其他,如風積作用,海蝕地形,也所在多有,難怪地質考察者或觀光客抵此,都有流連忘返之情。
      在氣候上,本地區也顯示其奇怪的一面;每年九月以後,大陸高壓氣團開始影響到本地區的氣象變化,落山風逐漸形成,到冬至過後,由頂峰而退至谷底,一直到翌年四月才風平浪靜。落山風一停,本地區又籠罩在低氣壓團的控制下,七月以後,颱風一波接一波。另外,本地區的相對濕度又低,山谷間或盆地裡,從來沒有過霧氣重重的現象。這樣一個特殊區域,也難怪植物生長的現象,與外地大相逕庭。
      從人文的觀點上看,本地區很多有趣的地名,都可以映出這個開發較晚,先民胼手手胝足的一頁滄桑史。其間,漢人與山地人在互惠的基礎上,一幕水乳交融的情景,令人更是感動。天空 中移棲的候鳥,在海洋中悠游的魚類,那匍伏在山區的特殊植物 ,把這半島裝扮出萬種風情。我們可以說,在自然景觀上,恆春半島是世界級的觀光區; 在人文的景觀上,恆春半島又是一個歷史性的觀光區。 整個報告共分九項,介紹恆春縱谷平原、恆春八景、蘭花城-恆春、恆春三寶三怪、地名由來-恆春部份、地名由來-滿州、牡丹部份、恆春縱谷的特殊景觀、特殊植物、對外交通今昔。
      計畫類別:[人文史蹟]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 8
      計畫主持人:張仁傑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