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生態保護區水域鳥類生態研究(續)
      本研究受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於民國74年7月至75年6月於南仁水域及周遭地區,繼第一年的調查結果,就該區之鳥種特性,水鴨之行為,及白鷺之停棲,覓食,飛行路線及日間活動地點等做進一步的瞭解。
      兩年內共發現33科97種鳥,包括留鳥58種,候鳥39種,平均每季可見42種 (SD=12.71),除夏季(5--7月)鳥種低於30外,其它季節皆在40-60間。 本年度結果顯示,候鳥仍以自鷺及水鴨為主。內以牛背鷺(BubMIcus ibis)及小水鴨(Ana screcca)為最多,春冬二季可達300隻以上。留鳥則以五色鳥(Megalaima oortinuchalis),樹鵲(Crypsirina Formosa formosae),紅嘴黑鵯(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nigerrimus),繡眼畫眉(Alcippe morrisonia morrisonia),大冠鷲(Spilornis cheela boya),小彎嘴畫眉(Pomatorbinus ruficoIlis musicus),竹雞(Bambusicola thoracica sonorivox),魚狗(Alcedo atthis bengalensis),及小鷿鵜(Podiceps ruficollis poggei)最常見。此外,並於冬春之際發現黑鸛(Ciconia nigra )、白鸛(Ciconia ciconia boyciana)各一隻在此停棲。
      水鴨數量於12月達最高峰,較前一年提早一月,其遷移時間亦由4月提早至3月。在各區之分佈仍以A,D二區為主佔72%。然受人為干擾較多,有向該區內陸移動的趨勢,對人的安全距離與第一年相較亦有顯著的增加。個體活動的頻率仍以休息為主(63.5%),理羽(22.3%),游泳(10.5%)次之,攝食2.0%又次之,其它行為在1.0%以下,與第一年的結果相似(R2=0.99)。
      停留於湖區的白鷺固定棲息於D1-2樹冠層,自9月起數量漸增,至12月時達到最高峰(約600隻),以牛背鷺(約90%)最多,而在3月以後即漸減。白鷺於清晨時,除少數停留於湖區或飛往南方外,大部分的白鷺(83.6%)皆往北飛,停留在南仁山以北的村落如港仔、九棚、分水嶺,高士等附近之農地或魚塭處休息及覓食,而於傍晚飛回湖區,在飛至棲所前,常有利用湖區草地及樹叢聚集,而於天黑前陸續返回棲所,由飛行途中各路往返個體數的比例推斷,白鷺個體間似有其固定的飛行路線。 此外,對於本區劃為鳥類保護區之可行性,經營管理之建議事項,亦在討論之列。
      計畫類別:[動物生態]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 24
      計畫主持人:王 穎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