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墾丁國家公園亞熱帶雨林永久樣區之調查
      .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保護區內,因受地形及氣候共同作用而擁有四種不同生育地,即強迎風區、緩迎風區、背風區及溪谷區,今選擇強迎風區、緩迎風區及背風區,加上林隙區共四種生育地,分別種下紅花八角、恆春石斑木、江某及白袍子四種當年生之小苗,以了解其在不同生育地間之生長差異。 存活率之表現依序紅花八角》恆春石斑木》江某》白匏子,除白匏子在生育地間有所差異外,其餘各種並無顯著差異,在生長檢定上,林隙區與其他各生育地間 差異極為著 ,而其他各生育地間則差異不顯著,顯示各樹種小苗對林隙生長適應快而明顯。
      南仁山區多樣性的生育地,提供大量小苗生長空間而可維持森林更新的穩定,小苗生長主要受東北季風之影響,全年生長季節僅從3月至9月僅6個月左右,並由於林內小苗生長緩慢,加上地被的良好保護,因此主要生育地間存活率及生長表現差異不甚明顯,可見長時間生育地環境壓力的作用是造成南仁山特殊植群 的主因,此點有待進一步證明。
      為調查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亞熱帶雨林永久樣區的樹冠層植物的葉片結構。共取樣五十二種樹種,分屬於22科37屬,包括32種迎風區樹種、5種背風區樹種、3種溪谷區樹種和12種廣泛分布樹種,其總重要值(Important Value)達87.9,佔所有樹冠層植物的95%。測量項目包含葉片長寬比、被毛狀態、尖端與葉緣形態 、葉片厚度、葉片面積、葉片比重、角質層與表皮細胞外周壁厚度、柵狀組織厚度與層數、海綿組織厚度、柵狀與海綿組織的比例、下皮層數、結晶數量、氣孔密度、氣孔長度、及氮、磷、鉀、鈉、鈣和鎂的含量等特徵,並用電腦進行分析。 經由判別分析 (Canonical Discriminant Analysis)的結果顯示,生長在不同的生育地的植物其葉片特徵確實有所不同。與生育地有極為顯著之相關的特徵也包含: 葉片厚度,葉片面積,葉片比重,角質層與表皮細胞外周壁的厚度,柵狀組織厚度,海棉組織厚度,氮與磷元素的含量。大致說來,迎風區植群的葉片厚度、角質層與表皮細胞外周壁的厚度、柵狀和海綿組織厚度等特徵比較厚,葉片比重 比較大,面積比較小,氮和磷含量較低。背風區植群則反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的結果亦支持上述看法。此外,生長在不同生育地的廣泛分布種的葉片特徵,也有上述的差異。而同屬分化種的葉片特徵,因生育地的不同而有分化的現象。 從葉片結構的角度來看,可以將南仁山亞熱帶雨林歸類為介於暖溫帶和亞熱帶之間的雨林型硬葉森林。與世界其它類型的雨林比較後發現,本區森林與熱帶美洲的山地雨林較為類似。
      計畫類別:[植物生態]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 87
      計畫主持人:謝長富 孫義方 王國雄 蘇夢准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