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恆春地區特產作物栽培現況調查及其經濟效益之研究
      恆春位於本省最南端,以往農作物以瓊麻為主,但自化學纖維問世,麻類作物一蹶不振,迄無適宜作物替代,農地利用率降低,休閒面積增加,殊為可惜,如何利用恆春豐富之農業資源發展經濟效益高之農特產,實為國家公園成立後當務之急。  
      瓊麻為熱帶原產,適合恆春栽培,因耐幾瘠土質,多分佈在礁石坡地,民國54年創下9,000公頃以上輝煌記錄,為恆春開闢財源,如今僅980公頃,昔目威風不復存。目前在恆春栽培之作物種類至少有2O種類以上,以水稻、西瓜、洋香瓜、洋蔥、芒果、甘藷、牧草及瓊麻等面積較大,在73年全年總面積4,931公頃,總生產值達新台幣貳億肆仟柒佰萬元。各種作物中每公頃淨收益以椰子最高為16萬元,蕃荔枝14萬元次之,香蕉、蕃石榴、洋香瓜、養殖等均在10萬元以上。恆春地區終年氣溫較,平均最低氣溫超過2O°C,尤其當本省其他地方即將進入低溫期中,獨恆春氣溫仍高,正好栽培洋香瓜,.在各地青黃不接期間生產問市,售價高,獲利豐,具有發展潛力,如何在產品品質方面力求改善,更可獲得消費者之肯睞。
      國家公園規劃以後一般管制區內農地資源之加強利用為改善公園景觀之唯一途徑,配合農地之特殊性,以發展椰子為最適宜。近年稻米生產過剩,配合稻田轉作,推廣種植3~4年即可生產之椰子矮生品種,頗受農民歡迎,詎因屢受紅胸紫蟲為害,椰農對椰子推廣持觀望態度。民國72年間由關島引進紅胸紫蟲寄生蛹之蚰小蜂防治成功後,椰子之推廣展現曙光,在公園推廣椰子,開闢觀光果園,可吸收更多遊客。
      恆春地區適宜之農特產為椰子、洋香瓜、洋蔥及瓊麻四種。瓊麻因在礁石坡地栽培,與其他作物不構成競爭,洋香瓜、洋蔥均為短期作物,利用稻田秋冬季栽培,獨自發展,椰子為長期作物,可有計畫在公園規劃範圍內栽培。農特產之發展以生產精緻產品,提高收益為努力目標。初期發展階段加強輔導,每公頃淨收益洋香瓜可達198,000元,椰子219,000元,均較其他作物及慣行栽培增加,同時集中全力發展上述四種農特產塊淨收益可達貳億玖仟貳佰玖拾陸萬元,較本發展前(73年)之總淨收益捌仟壹佰肆拾捌萬元增加很多,預期為農民增加收益,改善生活,在國家公園中外遊客觀瞻上呈現嶄新的氣象。
      計畫類別:[規劃]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 16
      計畫主持人:丁受昌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