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阿瑪斯號貨輪擱淺地區生態資源監測復舊計畫
      90年1月14日阿瑪斯貨輪擱淺,所漏出之重油及燃油污染了龍坑生態保護區的海域生態。為了解龍坑附近海域油污染事件發生後對當地海域生態的影響,本研究延續90年的調查,持續收集了浮游動物、浮游植物、仔稚魚、潮間帶底棲動物、潮間帶甲殼類、魚類及大型海藻的資料,配合水質監測所得之數據,以群聚多變數分析的角度,探討整個生態系所受到的影響,以及在自然狀況下恢復及變遷的情形。
      由各分析的結果綜合來說,在一年多大自然自淨作用之後,沉船事件發生至今,僅剩下潮間帶的魚類群聚,在油污染的影響下仍未完全恢復。水質調查結果顯示,本計畫調查區域之海域,資料顯示各測站水體中已無明顯之碳氫化合物污染物質發現。植物性浮游生物,不再有很大變動的趨勢,顯示目前處於一個層次的穩定狀態。動物性浮游生物測站間之浮游動物族群相似度指數並似乎呈現靠近東側的測站10, 9, 7與靠近灣內的測站6, 4兩群的差異出現外,亦有明顯之季節性變化出現。仔稚魚調查,仔稚魚之密度於各季節間或各測站間皆無顯著的差異(P>0.05)。潮間帶魚類相在時空變遷之監測結果顯示,種數與尾數都有上升的趨勢,顯示油污事件之後龍坑測站潮池的環境變化已趨穩定且較上一年度為佳,故魚種的波動是穩定且隨著季節變化。珊瑚相調查結果顯示,由於破壞區的基質上覆蓋沉積物,珊瑚尚無復原跡象,建議應繼續進行監測以評估珊瑚復原速率。甲殼類於3季採樣種類組成共52種,總個體數847,未發現沾染油污個體。大型底棲動物調查今年紀錄到的生物數量都比去年同時期高出許多。大型海藻總結2年來龍坑油污區調查顯示,在油污染事件起初潮間帶大型海藻有明顯受創,而經1年多後藻種的恢復情形大致良好,但龍坑油污區在高潮線區的藻種數相較鄰近海域仍有較偏低現象。亞潮帶魚類調查本海域目前魚類群聚尚屬穩定。
      計畫類別:[規劃]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研究
      執行年度:保 118
      計畫主持人:方力行等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