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遊憩活動分區使用適宜性之研究
      墾丁國家公園位處台灣本島最南端,三面環海,為台灣地區現有五座國家公園中惟一具有海域者。面積32,631公頃,其中陸域17,731公頃,海域14,900公頃。
      墾丁國家公園由於日照充足,雨日少,加以可及性高,故一年到頭,遊客不絕,尤其每逢假日,更是人滿為患,陸上遊憩據點容納量已明顯不足,亟需對佔墾丁國家公園幅員近二分之一的海域加以規劃利用,創造適當的海洋休閒遊憩空間,以滿足國民休閒遊憩活動多元化之需求。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水溫適中,水質清澈,又有黑潮流經,很適答海洋生物生長,擁有豐富且多變化之珊瑚群落與珊瑚礁魚類,極具觀賞價質。依國家公園法第一條規定,我國國家公園設立之宗旨,係在確保資源永續保存之前提下,提供育樂使用。而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珍貴的海洋生物與景觀資源,具脆弱性與敏感性一經破壞將難以復原,除降低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遊憩品質外,並影響海洋生態平衡。
      為防止因遊客大量擁入,超過海洋生態承載量,或不當的海域遊憩活動使用型態,對資源造成不可逆的衝擊和對遊客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必需對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生態及景觀資源之分佈加以調查,並依這些資源特性及國家公園遊憩特質(提供一個寧靜、知性、自然度高的國民休閒遊憩環境)、國家公園計畫書分區使用規定、以及遊憩活動相容性等,游泳、潛水、沙灘活動、帆船、風浪板、衝浪、遊艇及釣魚等適宜在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進行之遊憩活動加以規劃分區使用,以在資源續保存之前提下,兼顧遊憩發展,提供一個健康的海域休閒遊憩空間,發揮墾丁國家公園所具備之育樂功能。
      計畫類別:[規劃]
      計畫屬性:本處自行研究
      執行年度:自10
      計畫主持人:吳全安 、郭坤銘、徐慧倩 、 莊正賢
      中文關鍵字:-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