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峰生態工作室執行長李政璋,在2016至2018於中山大學博士班期間,承蒙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與瑞弘冷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進行陸蟹研究,已有豐碩成果。日前又有兩篇研究論文正式登上國際期刊「動物學研究(Zoolgical Studies)」,合計共命名了五個世界新種與兩個台灣本島的新紀錄種,其中的四個世界新種就來自港口溪。
其中「金額擬相手蟹(Parasesarma aurifrons)」的額頭具有一條金黃色的橫帶;「血螯擬相手蟹(P. sanguimanus)」的雙螯為顯眼的血紅色,這兩種陸蟹除了港口溪河口有發現以外,也棲息於保力溪口。第三種是相當稀有的「寬腹針肢蟹(Bresedium eurypleon)」,因其第六腹節比近緣種短足針肢蟹(B. brevipes)還要寬大而得名,在港口溪第一次發現後,於後灣海岸林裡亦有發現;第四種「延遲仿相手蟹(Sesarmops mora)」則是因為這個物種具有複雜而長久的鑑定史,此物種早在2000年初就在菲律賓被發現但身份未被確定,直到李政璋近年於港口溪調查時再度發現,重啟相關研究,遲至20年後的今天才正式發表出來。此種目前台灣只發現於港口溪下游。
在陸蟹學者們的眼中,港口溪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陸蟹之河」,屢次有新種或新紀錄種陸蟹被發現。據李政璋2019年的統計,港口溪的陸蟹物種共45種,已達恆春半島五大陸蟹熱點(保力溪、後灣、香蕉灣、港口溪、出風鼻)之冠,加上這批最新的發表,更讓港口溪陸蟹躍升到49種!李政璋表示,以往曾有陸蟹被發表後,其棲息地卻被列為河川工程整治的對象,讓許多珍貴的物種危在旦夕。他呼籲,工程建設對環境的破壞是不可逆的,任何公共工程在規劃之前,能否先審慎評估其必要性,是否凌駕過國家公園內該被保護的生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