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保育新聞
    :::
    保育新聞
      衛星追蹤赤腹鷹遷徙途徑 墾丁國家公園全球首例
      掛載發報器飛行赤腹鷹

      衛星追蹤赤腹鷹遷徙途徑 墾丁國家公園全球首例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社團法人臺灣猛禽研究會辦理「105年度『墾丁國家公園秋季過境猛禽族群量調查暨赤腹鷹衛星追蹤計畫』」,於105年5月10日捕獲過境赤腹鷹(Accipiter soloensis)雌鳥1隻,命名為「墾丁一號」,並掛載太陽能衛星發報器,成功於105年5月12至6月19日期間接收衛星訊號,成為全球首例掛載衛星發報器用來追蹤赤腹鷹遷徙途徑之研究案例。

       赤腹鷹「墾丁一號」自5月11日起由墾丁國家公園社頂研究站放飛,收訊期間篩選訊號分析結果,飛經臺南市南勢坑、嘉義市鹿寮里、臺中市北坑口、苗栗縣四分山、苗栗縣隆興崎等淺山地帶,並於苗栗縣通霄鎮出水坑休息一夜後,於5月25日清晨由通霄出海,選擇臺灣至中國最短距離160km跨越台灣海峽,抵達福建省南日島,並繼續往西北方向遷移。在中國經過福建、浙江及江蘇等省份,於6月6 日開始停留於山東省沂水縣3日後,繼續於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活動直至6月19日訊號中斷前為止,共計於臺灣耗費14天,行徑路徑超過306km;於中國耗費12日,行經路徑超過1,343km;單日最長位移距離為285km。研究結果亦顯示低海拔淺山地帶的完整對過境猛禽有不可或缺重要性。

       過去本處追蹤赤腹鷹遷徙調查,多採用繫放標記人力觀察方式為主,近年來輔以氣象雷達觀測已有效提升數量及分布範圍觀測之準確度與廣度,本次採用ARGOS衛星追蹤定位系統,係為法國相關機構自1970年代為研究地球環境所研發之工具,不同於GPS衛星定位系統,該系統具有發報器輕量化、訊號接收涵蓋範圍大、單顆衛星接受有效訊號後即可完成定位等優點。為減輕發報器與繫放腳環等附載物對鳥類飛行影響,該計畫採用僅5g重的太陽能發報器,繫綁於體重須達150g以上之赤腹鷹背部,放飛前先於室內環境試飛調整,以確保不影響飛行活動。

       恆春半島為赤腹鷹、灰面鵟鷹等遷移性猛禽重要過境地點,本處自民國73年成立以來累積超過20年監測資料。秋季赤腹鷹過境臺灣單季最高紀錄為民國93年地面調查記錄的22萬1,429隻,然近兩年地面計數資料僅約6萬隻,未達歷年平均13萬3,404隻的二分之一。本年度採用衛星系統追蹤赤腹鷹行蹤,將有助於了解赤腹鷹繁殖地、度冬地與過境期間等生活史重要棲息地點,以利揭開遷徙途徑之謎,評估影響赤腹鷹族群波動的可能原因,提供跨國保育策略擬定之重要參考依據。

      • 相關圖片
        1. 掛載發報器飛行赤腹鷹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