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恆春半島文史研究-恆春、卑南古道調查研究
      根據史書的記載,清光緒3年(1877年),清廷在恆春半島修築一條由恆春通往卑南的道路,即為「恆春─卑南古道」,意味著清廷對恆春半鳥和後山在軍政上的重視。
      但是,有關本古道的文獻記載相當零星,本古道的確切路線,及古道周邊的族群狀況等,仍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本計畫的調查研究範圍主要為恆春至觀音鼻的古道路段,行政區劃為屏東縣恆春鎮、滿州鄉及牡丹鄉,期望透過此路段的恆春─卑南古道之調查研究,釐清古道的路線及其周邊的文化內涵,以深化對此區域之認識。
      本計畫所進行的主要調查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透過文獻、耆老訪談、現地調查、1904年堡圖等資料的交叉分析,推定恆春-卑南古道的可能路線,並透過現代GIS地圖套繪技術,將所重建的古道路線與今日的道路關係,透過地圖做清楚的呈現。
      二是針對恆春-卑南古道(屏東縣境路段)周邊進行舊社和其它古道的調查與訪談工作,對四條古道及其間的多處舊社遺址等,進行調查、測繪、訪談等工作,其中一條古道即為1871年琉球人從八瑤灣上至高士村部落所使用的道路。這些調查研究的成果,可以深化本區的考古文化、族群內涵、人群移動等理解。
      三是針對曾於1887年與英人泰勒一起從滿州北上至卑南的豬朥束社潘文杰代理頭目,及其家族後代潘阿別等的相關文物遺留、墓碑、可能的潘文杰故居的調查、戶籍謄本、日治時期的文獻記載、各類檔案文書等,進行調查工作,並將相關資料清楚地呈現於附錄之中,相信有助於對潘文杰、潘阿別等人的進一步的理解。
      計畫類別:[人文史蹟]
      辦理單位: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辦理
      執行年度:100B04
      計畫主持人:郭素秋
      中文關鍵字:恆春-卑南古道、泰勒、潘文杰、石門、高士舊社群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