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110年度墾丁國家公園秋季過境猛禽族群調查計畫
      一、 計畫緣起
      候鳥遷徙壯觀的景象自古以來便吸引人類的目光,試圖透過各種猜測與實驗追尋候鳥季節性變化的行蹤,亞洲東部的遷徙猛禽不僅是早年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其形象也融入許多文化中。猛禽在東亞地區的遷徙線可分為連結東北亞、朝鮮半島、日本、琉球群島和南洋群島的東亞海洋遷徙線線(East-Asian Oceanic Flyway)及主要自東北亞啟程經過中國、中南半島和印尼等地的東亞大陸遷徙線(East-Asian Continental Flyway) (Bildstein, 2006, 2017),台灣位於兩條路徑之間,是猛禽每年秋季南遷春季北返借道而過的重要地點。在臺灣的20餘種遷徙猛禽紀錄中,灰面鵟鷹(Butastur indicus)和赤腹鷹(Accipiter soloensis)數量最為優勢,東北亞大量的猛禽族群在秋季南遷過程,為了避開穿越水體的風險沿大陸和島鏈南下,地形狹長的台灣和島上南北延伸的山脈引導猛禽匯聚到恆春半島形成著名的猛禽過境景觀。墾丁國家公園1984年成立,自1989年開始執行的秋季遷徙猛禽調查至今已達30年,持續累積東亞地區最穩定且高品質的猛禽遷徙資料,並透過衛星追蹤技術揭開赤腹鷹遷徙路徑。近年來東亞遷徙線上的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遷徙猛禽調查蓬勃發展,加上調查歷史悠久的日本及臺灣,以往經常被形容為猛禽遷徙生態上的黑洞的東亞遷徙線逐漸明朗,這無疑對生存環境日漸遭到威脅破壞的猛禽族群來說是保育工作上的一大進展。本計畫延續過去三十年的秋季遷徙猛禽調查,這些資料的累積不僅能與恆春半島的文史自然資源和遊憩景點資訊整合予旅客提供多層次的遊憩體驗和解說教育素材,也是臺灣作為東亞遷徙線成員參與國際保育工作和生態研究的重要資源。
      二、 執行方法
      9月1日至10月31日,於墾丁國家公園內社頂自然公園凌霄亭(21°57'13" E ,120°49'23" N)由2名調查人員手持10 x 42雙筒望遠鏡掃視四周空域,並輔以計數器計算所有猛禽物種與數量資料,調查時間配合主要遷徙物種赤腹鷹(Accipiter soloensis)、灰面鵟鷹(Butastur indicus)之遷徙狀況自05:00 或05:30調查至12:00至15:00。紀錄表格採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之「墾丁國家公園過境猛禽調查紀錄表」搭配參考北美遷徙猛禽學會(Hawk Migratino Association of North America, HMANA)長期監測所採用表格所製作的逐時紀錄表,記錄每筆猛禽之過境時間、種類,數量、來向、去向、飛行高度、飛行方式以及每小時之天氣條件如雲層覆蓋度、溫度、風向、風速、能見度等和每小時個種猛禽數量等。探討過境數量和期程變化。
      三、重要發現
      2021年秋季調共進行58日 (384.5小時),記錄留棲性猛禽6種20隻,遷徙性猛禽11種370,010隻。主要過境物種赤腹鷹251,595隻排行歷年第三,灰面鵟鷹117,971隻為調查數量新高。赤腹鷹主要過境期9月14日至10月10日共27天與歷年平均相近;灰面鵟鷹主要過境期10月15日至10月20共6天,為歷年來啟動時間最晚且持續時間最短的主要過境期。以單位努力值呈現2004年計畫性調查以來數量趨勢顯示,赤腹鷹調查數量2004 — 2015年為減少,2015 — 2021為增加;灰面鵟鷹調查數量除了2009 — 2015年持平並略微減少以外整體呈上升趨勢。由於兩者近年來均呈上升趨勢,推測長期以來日本和台灣的盜獵壓力減輕,加上2015年之後菲律賓北端的卡加揚谷地開始並逐步加強取締盜獵的力道,進一步降低了灰面鵟鷹遷徙階段的死亡率。近年來於9、10月份侵台的颱風數量較低也是提高遷徙階段活存率的一大因素,但整體西太平洋秋季颱風發生率並未低於過往,猛禽在遷徙沿線上的其他區段仍然面臨常態性的颱風威脅,侵台颱風減少並非遷徙猛禽調查數量增加的唯一或主要因素。
      四、建議事項
      建議一
      立即可行建議:持續進行秋季過境猛禽調查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相關保育社團或學術單位
      說明:墾丁國家公園秋季過境猛禽調查至2021年,已有超過30年的長期生態資料累積,在科學上實屬難得,亦是東亞地區遷徙猛禽長期監測的典範。監測工作除了能夠提供即時的數量、透過當年度過境情形推估過境高峰,現場人員可答覆旅客提問也具有教育宣導的功能,建議繼續進行。但若因資源窘迫必須縮限資源的挹注,建議也可以尋求官方與民間團體合作的方式,由民間團體對外募資補足資源並共享成果,一方面減少行政程序的繁瑣,也提供地方企業參與的機會。
      建議二
      立即可行建議:持續推動查緝違法獵捕過境猛禽行為
      主辦機關: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檢察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縣政府、屏東縣滿州鄉公所、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屏東縣恆春鎮公所、屏東縣牡丹鄉公所、屏東縣車城鄉公所、內政部警政署保七總隊第八大隊。
      協辦機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野鳥學會
      說明:除遷徙路徑上的惡劣天候外,人為獵捕是造成過境猛禽族群大量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然而獵捕遷徙性猛禽是遷徙沿線上許多地區過往的慣例,能夠根絕並非一朝一夕可達成。近年來灰面鵟鷹數量穩定並有增加的趨勢,過境期間為國人高度關注。尤其滿州地區歷年持續進行專案護鷹、查緝盜獵行為,對於遏止盜獵風氣及保育方面有一定的助益與成果,但仍不可避免盜獵、放炮騷擾的情事發生。建議持續於灰面鵟鷹過境高峰期實施查緝違法獵捕行為,並確保查緝單位第一線人力和待遇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提供民眾明確的檢舉管道以及發現傷鳥的通報方式流程。
      建議四
      中長期建議:推動當地志工參與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相關學術與研究團體、在地社區發展協會
      說明:由志工人員擔任解說腳色,透過與調查員間的配合引導民眾看到猛禽,並提供猛禽相關知識與觀察方法建議。志工的腳色相較於過往作為解說員的模式必須更了解調查方法以及跟調查員間的溝通配合,也可協助在社頂遊客中心張貼相關海報與調查數量日報表,並由志工人員更新數量。
      建議五
      中長期建議:推動國際志工參與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相關學術與研究團體、在地社區發展協會
      說明:先期籌備階段應先盤點並準備調查點附近住宿區域硬體設備,經費來源與人力的訓練。可結合陸蟹、海洋資源、高位珊瑚礁景觀、熱帶海岸林植物相等豐富的自然、人文、民俗與歷史資源等吸引國際志工參與。除了透過國際志工行銷國家公園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強化東亞遷徙線上研究團隊、行政機關的連結彼此交流保育經驗與困境,建立合作的契機。
      計畫類別:[動物生態]
      英文計劃名稱:2021 Kenting National Park Migration Raptor Monitoring Program
      英文摘要:Kenting, the southernmost point of Taiwa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tch site along east oceanic flyway for migration raptor monitoring, the autumn migration count have conducted here for over 30 years. The 20201 autumn migration counting cover 6.5 to 7 hours daily(0500、0530 - 1200) from Sep. 1st to Oct. 31st, similarly to the previous years. The counting station, Skyline pavilion in Sheding Nature Park(21°57'13" E ,120°49'23" N,elevation 149m), were occupied by two observer scan the sky with 10 x 42 binocular daily except in adverse weather conditions. All raptor species with reasonable fly direction and altitude has recorded and were identified to species level. During the season, 370,030 raptors were observed, included 6 species of resident species and 11 migrants.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se consisted of Chinese sparrowhawk (251,595 individuals, 68%) and Grey-faced buzzard (117,971 individuals, 31.88%) make up >98% of the total, and the count of Grey-faced buzzard reach historical new record high of the survey. The number of Chinese sparrowhawk decline significantly during 2004 to 2015 then go up after 2015 (P < 0.01), the causes of fluctuation remained unknown since research are limited. The number of Grey-faced buzzard increase significantly during 2004 to 2020 (P < 0.01), speculate that mass decreasing of illegal hunting along the flyway might reduce the mortality drastically during migration period and lead to population growth.
      辦理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辦理
      執行年度:110
      計畫主持人:曾建偉
      中文關鍵字:赤腹鷹、灰面鵟鷹、遷徙猛禽、墾丁國家公園
      英文關鍵字:Kenting National Park, 2021 Autumn hawk count, Chinese sparrowhawk, Grey-faced buzzard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