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長期生態研究計畫─人為活動對海域生態 所造成之衝擊研究(九)
      摘 要
      關鍵詞:耗氧性污染物質、懸浮固體、珊瑚群聚、遊憩活動、生態系統模擬分析
      一、研究緣起: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是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區域之一,高溫鹽的黑潮洋流北上時,又從熱帶種源中心帶來飄浮期之海洋生物幼生,更豐富了本域資源。近年來國人生活品質迅速提昇,休閒娛樂需求遽增,致墾丁國家公園每年吸引了無數的遊客,特別是在假日短暫時間內湧入大批人潮,而遊憩活動、海岸的開發、漁業活動、廢水污染及海水優養化的干擾等,導致海域中陸源污染物質日益增多,當其輸送到海洋時,對當地之生物群聚造成相當的衝擊;此外阿瑪斯油污事件,亦對當地之海域生態及生物群聚造成相當的衝擊。
      人類雖為自然界的一份子,但仍依賴健全的環境以及足夠的資源才能永續地生存,而由於人口的成長,人類對於各種資源的需求持續增加,造成各類污染物的也越來越多,因此環境的衝擊也就越來越大,使得全球的環境起了相當大的變化,甚至威脅到人類的未來的生存。然而,自然界的生態體系本身十分複雜,且變遷常是漸進或緩慢的,故必須及早做長期性的監測與研究,以建立各項監測資料,並適時分析各項生態與環境資料,才能瞭解環境變遷與生態改變的因果關係,以建立正確的模式預測,並做為未來制定環境政策的依據。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為了保育墾丁的珊瑚礁生態系,長期監測墾丁海域環境生態,蒐集影響珊瑚礁生態系的人為活動資料(漁業活動、廢污水排放、潮間帶水質變化、棲地破壞、珊瑚礁普查、海草床監測等)予以量化,持續擴充更新環境資料庫資訊系統建立,並以有毒蟹類毒性時空變動之研究推動及建立環境教育示範區,朝向建立及其推動擴展涵蓋到海洋生物毒性研究之目標。藉由網站的成立將研究內容與成果資料庫提供給社會大眾,綜合評析破壞各局部海域珊瑚礁生態的主要因子為何,並藉墾丁相關研究結果,將隨時向墾管處反映,建議墾管處即刻或分期採取防止及改善之措施,改善後之回復或復育狀況亦再作持續之監測及分析,以落實自然資源保育與環境保護。此外保護區成立前後之生態資料比對分析,以確認保護區成立之績效,使墾丁珊瑚礁之經營管理能夠更加落實,將有助於釐清珊瑚礁生態系受人為活動影響之程度及劃設保護區之價值與重要性,作為未來墾丁海域保護區地點及範圍再檢討與調整的重要科學依據。為了整合相關研究的成果,協助決策者有效管理生態與環境的問題,故此,建立長期生態研究網資訊系統,將長期生態調查資料加以數位化,並讓相關研究人員能透過瀏覽器,即可查詢墾丁海域生態環境的空間與屬性資料,同時累積資料,可支援生態保育之政策制定與環境教育之推廣。
      三、重要發現:
      影響墾丁海域珊瑚礁生態系,大部分由陸域人為活動(廢水排放、漁業活動、棲地破壞-沈積物及遊憩活動等)彼此間相互影響,帶來直接與間接的破壞,再加上每年颱風與全球暖化的環境衝擊,使墾丁海域珊瑚礁生態帶來更大的衝擊。
      墾丁國家公園附近沿岸海域部分測站含有較高的營養鹽及懸浮固體,其來源主要分別是保力溪、墾丁大排、凱撒小排及石牛溪等人為活動排放溝渠。降雨及颱風將河床之沈積物所吸收累積之耗氧性污染物質沖刷至沿岸海水,再加上每年大量遊憩人潮,將直接間接影響整個墾丁沿岸海草床與珊瑚礁海域生態環境。以MDS分析結果發現保護區與非保護區軟體動物群聚無明顯差異,若細分為棲地,發現會影響軟體動物群聚結構與各樣站地形環境特色及人為採集壓力有關。由於海洋環境惡化而產生明顯的變遷,珊瑚、大型藻類、海葵的競爭,由珊瑚種類組成可發現。珊瑚群聚已轉變為耐環境壓迫的珊瑚為主,即使現在覆蓋率提高,但環境上的壓力仍然存在,有些區域覆蓋率仍持續降低並無恢復的跡象,顯示珊瑚群聚可能仍處於產生變遷的臨界點上。依r-K-S保育等級分類分析結果,眺石軸孔區屬於雜生者(r, ruderals)的比例超過50%,因此屬於保育等級3(CC=3)的珊瑚群聚。眺石海葵區與香蕉灣 ,屬於競爭者(K, competitor)的比例超過50%,因此屬於保育等級2(CC=2)的珊瑚群聚。其中紅柴屬於逆境忍受者(S, stress-tolerators)的比例高達59.02%,已逼近保育等級1(cc=1)的珊瑚群聚組成結構,以抗環境壓迫能力高的珊瑚為優勢,顯示此區以遭受嚴重的沈積物、泥沙等污染。其餘萬里桐、紅柴、雷打石、眺石恢復區與龍坑皆屬於保育等級4(cc=4)的地區,有機會成為珊瑚礁魚類輸出區,需優先投入保育工作的礁區。
      本年度於墾丁海域實際潛水調查到52科358種魚類,其中有4種為臺灣新記錄種,另外尚有8種首次在墾丁記錄到的魚種。累計至98年11月為止,共在墾丁海域發現131科1200種魚類。
      墾丁地區每年湧入的遊客,遊憩的深度與衝擊都反應在生態環境上。結果亦顯示,墾丁國家公園沿岸遊憩活動,在遊憩深度高且對環境衝擊小,如潛水等活動,對當地海域環境影響並不顯著;而相對低遊憩深度且對環境衝擊大,如游泳戲水、海岸活動(採集、踐踏等)、浮潛活動,因此亦建議較低深度之遊憩活動應為管理者關注之項目。
      四、主要建議事項:
      立即可行建議—持續蒐集調查監測資料並整合與更新生態資料庫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墾丁國家公園附近沿岸海域部分測站含有較高的營養鹽及懸浮固體,其來源主要分別是保力溪、墾丁大排、凱撒小排及石牛溪等人為活動排放溝渠。降雨及颱風將河床之沈積物所吸收累積之耗氧性污染物質沖刷至沿岸水域,再加上每年大量遊憩人潮,直接間接影響整個墾丁沿岸海草床與珊瑚礁海域生態環境。
      長期性建議—持續鋪設污水下水道以及管制國家公園內溪流、河川的污水排放,以改善家庭、遊憩污水與陸源沈積物經雨水沖刷後逕流至海洋的現象。擬定相關法條,禁止由岸邊下水的潛水與浮潛活動。設立海上平台,使用接駁船連接碼頭與平台,進行遊客量控管。落實保護區相關法令之執行與海洋教育,推廣保護區設立之意義,確保設立保護區之成效,並擴大保護區範圍,建議將萬里桐與核三廠出水口、雷打石,並參照IUCN,於通盤檢討時重新劃設分級保護區劃為保護區。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協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警察隊、屏東縣環保局、民間相關組織
      墾丁地區每年湧入的遊客,遊憩的深度與衝擊都反應在生態環境上。在遊憩深度高且對環境衝擊小,如潛水等活動,對當地海域環境影響並不顯著;而相對低遊憩深度且對環境衝擊大,如游泳戲水、海岸活動(採集、踐踏等)、浮潛活動,因此亦建議較低深度之遊憩活動應為管理者關注之項目。依r-K-S保育等級分類分析結果,紅柴已接近保育等級=1的臨界線,以抗環境壓迫能力高的珊瑚為優勢,顯示此區以遭受嚴重的沈積物、泥沙等污染。且眺石恢復區、萬里桐、雷打石與龍坑都屬於保育等級=4,有機會成為珊瑚礁魚類輸出區,需優先投入保育工作的礁區。
      計畫類別:[人文史蹟]
      英文摘要:ABSTRACT

      KEYWORD:Anthropogenic factor, Coral reef system,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atabases system
      Since July 2001, National Museum of Marine Biology & Aquarium (NMMBA), under the support of Kenting National Park Headquarters, conducted a Long-Term Ecological Research (LTER) monitoring program on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to marine ecology.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NTOU) continues this study; monitoring programs include sewage discharges, habitat destruction (sedimentation), overfishing, and eutrofication of seagrass beds, while coral reef mapping and database establishment were carried out. Data were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sites around Nanwan Bay from 2001 to 2008. Some major findings were that the seawaters of intertidal zone along Nanwan Bay were polluted by sewage discharge at some monitoring stations, evidence by eutrofication, high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high BOD5, high turbidity, and high pH values. The suspended solids in Kenting seawater mainly came from seasonal rainfalls and partially caused by typhoons which had affected the health of seagrass beds and coral reefs. The consumption of coral reef fishes or shellfish and spear fishing seemed getting worse because the species sold at local fish markets or seafood restaurants were more diversified and the body size was getting smaller. Besides, the database of ecological model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so it can integrate the research datum and predict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to the Kenting marine ecology. Consequence, this project can find solutions for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mentioned above on marine environments 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authorities. The public can then b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issu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can then take appropriate actions to control the coastal development more effectively and to reverse the current deteriorating situation.
      執行年度:98002
      計畫主持人:何平合
      中文關鍵字:耗氧性污染物質、懸浮固體、珊瑚群聚、遊憩活動、生態系統模擬分析
      英文關鍵字:Anthropogenic factor, Coral reef system,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atabases system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