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關於墾丁
    :::
    關於墾丁
      自然與人文

      地形景觀

      臨海珊瑚礁斷崖 墾丁國家公園之地形景觀優美,概估可分為東西兩部份,中間隔以狹長而南北延伸之恒春縱谷平原,西岸以臨海珊瑚礁斷崖 地形為主,海崖遍佈裙狀珊瑚礁 ,北部大多為山區。在南北向延 伸的斷層縱谷平原內,有一潭面 廣闊的龍鑾潭,平原以東有隆起 的珊瑚礁台地與石灰岩洞穴景觀 。台地東面有風吹砂的砂河、陷 穴、鐘乳石等小地形景觀。 故從地形、地質景觀而言,墾丁國家 公園為一變化多而內容豐富之地區,全區特殊地形景觀,可分為以下九類:
      • 砂灘海岸:分佈於沿海之白砂、南灣、墾丁、小灣、砂島及 風吹砂等地區。
      • 裙狀珊瑚礁:分佈於西海岸及鵝鑾鼻海岸沿岸地區。
      • 岩石海岸:分佈於佳樂水以北之東海岸地區,以佳樂水之砂 岩海岸最為著名。
      • 石灰岩台地:分佈於沿海裙礁海岸之上側,例如大平頂、關 山巖、貓鼻頭、社頂、墾丁森林遊樂區、鵝鑾鼻台地等區。
      • 孤立山峰:主要有門馬羅山、大山母山、大尖石山、小尖石 山、青蛙石等墾丁層上之外來岩塊。
      • 崩崖景觀:分佈於貓鼻頭及鵝鑾鼻至風吹砂的東側海岸。
      • 河口景觀:主要為保力溪及港口溪的出海口處。
      • 河流及湖泊景觀:包括港口溪、龍鑾潭等地。
      • 山間盆地景觀:分佈南仁山附近地區。之海底景觀,規模之大,堪稱台灣地區所僅見。
      • 惟受核能電廠運轉排放熱廢水影響,海城自出水口附近約1公里的珊瑚有白化現象產生,須有效控制防止擴大破壞海域生態環境。尤應嚴格防止毒、電、炸魚行為連帶破壞珊瑚。

      植物世界

      海岸林植物帶 墾丁國家公園屬於熱帶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3度,夏季漫長,冬季不甚明顯 。年降雨量約2200mm,雨季集中於五月至十月,乾季由十一月至翌年四月 ;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則東北季風盛行,俗稱「落山風」。由於氣候特殊及地形變化多端,使本區孕育了豐富的植物生態相。本區內的自然植被,分為海岸植物群落及山地植物群落兩大類:
      海岸植物群落:
      • 珊瑚礁植物帶:草本植物帶 / 灌木植物帶 / 海岸林植物帶
      • 山地植物群落:水生濕地植物帶 / 草原植物帶 / 灌叢植物帶 / 森林植物帶
      • 國家公園內有如大自然之博物館,本區內有數處代表性之植物區,十分珍貴, 極需妥善保護其自然繁殖。例如:南仁山區季風林/船帆石至香蕉灣海岸林/墾丁森林遊樂區之原始林 由於墾丁國家公園豐碩的植物相,正如一座植物樣本寶庫,需要我們的愛護,讓它永遠保存自然狀態,並確保其生態系之穩定性及異雜性,以供世代人類還能研究及欣賞。
       

      海洋世界

      珊瑚礁 墾丁國家公園是我國7座國家公園中,第一個規劃涵蓋海域的國家公園。海域有黑潮流經,年水溫之變化在22到29度之間,且無大溪流沉積物排放影響,水質清澈,溫度適宜,故適合多種生物生長。由珊瑚所構成之富麗堂皇的海底皇宮、五彩繽紛的珊瑚礁魚類和各式各樣的海貝、藻類間形成絢爛瑰麗的海底景觀,茲舉有代表性的種類:珊瑚‧魚類‧貝類‧藻類
       

      人文資產

      恆春東門城 墾丁國家公園內不僅自然景觀資源 豐富,也有許多而且值得珍惜的文化資 產。目前發現的史前遺址計有六十餘處 ,其中以墾丁及鵝鑾鼻史前遺址最具代表性。本區近代文化及古蹟均為豐富,其中以南仁山石板屋及鵝鑾鼻燈塔等地區,己劃入本國家公園,加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