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106年度墾丁國家公園秋季過境猛禽族群調查暨赤腹鷹遷徙衛星追蹤計畫
      一、 計畫緣起
      屏東縣墾丁為台灣秋季日行性遷徙猛禽的主要觀察地點,墾丁國家公園已進行超過20年之遷徙猛禽監看,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資料以及重要的成果與發現。但猛禽過境之數量龐大,過境期的時程極長,受制於人力有限,自2004年起借助NGO調查人力及專業能力,辦理春秋季過境猛禽族群調查計畫。赤腹鷹(Accipiter soloensis)是台灣數量最大的過境猛禽,每年秋季約10-15萬隻赤腹鷹過境墾丁,然而2014-2015年地面調查只記錄約6萬隻,不及過往的一半。為了初步評估赤腹鷹數量波動原因,本年度透過使用5g重的衛星追蹤器追蹤赤腹鷹的遷徙之旅,試圖了解其繁殖地、過境/期間的夜棲地,以及位於東南亞,承受著龐大開發壓力的度冬地,期望未來可以針對國內棲地的保存擬定保育策略,並透過國際合作交流促進推動遷徙沿線重要棲地的保存。
      二、 執行方法
      赤腹鷹衛星追蹤繫放作業分別於春秋季執行,由5名人員架設霧網捕捉赤腹鷹,春秋季架設位置分別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之風吹砂與社頂,捕獲之赤腹鷹進行各項形質測量包含體重、喙長、全頭長、自然翼長、尾長、跗蹠長及性別年齡判定並上腳環供個體辨識,由體重符合標準的個體搭載衛星追蹤器追蹤行蹤,以分析其繁殖地、度冬地棲地特性、遷徙模式等生態。秋季調查以定點調查,2名調查員,調查時間0530-1200,記錄每日過境猛禽之時間、種類、數量、飛行方式與方向等資訊。並比較與歷年的猛禽過境模式異同。過境猛禽資料收集部分,主要自eBird與社群網站相關社團收集各調查點的公開資訊及個人觀察紀錄。
      三、重要發現
      2016-2017年執行赤腹鷹衛星追蹤計畫共繫放追蹤12隻赤腹鷹,根據定位顯示位於中國的三個繁殖地包含山東省(Shandong)郯城縣、江西省(Jiangxi)宜春市山區與浙江省(Zhejiang)秦州市等,使用之環境均為淺山丘陵,鄰近農耕地與聚落,植被類型包含低海拔闊葉林、農耕地、林緣地區與疏林。追蹤個體在九月上旬至中旬開始南遷,3隻追蹤個體均通過台灣東岸。度冬地分散於菲律賓維薩亞斯群島(Visayas)之萊特省(Lyete)、內格羅斯省(Negros)及民答那峨島(Mindanao)之西米薩米斯省(Misamis Occidential)和薩蘭加尼省(Sarangani),以及印尼蘇拉維西(Sualwesi)和摩鹿加(Molucca)群島。度冬地環境包含農耕地鑲嵌破碎小面積樹林、棕梠科、樹林與草生地鑲嵌植被、樹林等植被類型,海拔高度介於60m至870m。
      2017年秋季調查自9月1日至10月31日,共進行61日調查。本年度秋季共記錄18種日行性猛禽,包括稀有種類黑冠鵑隼(Aciceda leuphotes)等。主要過境物種赤腹鷹214,102隻,為2004年委外調查以來歷年次高;灰面鵟鷹(Butastur indicus)53,200隻,為歷年紀錄新高。灰面鵟鷹平均於第281.8±2.5太陽日進入主要過境期,本年度於第283日始進入主要過境期,介於歷年記錄之間;赤腹鷹主要過境期為9/12-9/26,共14天,過境時程與歷年大致相符。紀錄時間方面,灰面鵟鷹紀錄主要集中在0500-0700,其中以0600-0700間最多;赤腹鷹記錄集中在0600-0900間,其中數量最多的時段為0800-0900,較灰面鵟鷹略晚。
      台灣其他地區並無長期固定調查點,本計畫自公開資訊平台收集台灣及東亞各地猛禽遷徙訊息本年度春季收集八卦山、觀音山、望高寮與陽明山等定點調查結果以及個人觀察記錄,共獲得灰面鵟鷹紀錄455筆、69,557隻次;赤腹鷹紀錄284筆、33,309隻次。秋季收集個人觀察紀錄灰面鵟鷹93筆、27,041隻次、赤腹鷹118筆,23,442隻次。春季資料顯示灰面鵟鷹在分區紀錄上以西部和西南部較多,佔當季總隻次的69.79%,主要登陸目擊紀錄集中於恆春鎮西半島,部分鷹群自高雄市林園區、小港區一帶登陸,過去根據遷徙資訊系統雷達圖判定亦有不少鷹群自小琉球往高雄市鳳山丘陵、半屏山登陸,主要通過台灣西部地區北上,根據七股雷達訊號顯示高雄市左營區、台南市北門區、雲林嘉義交界、濁水溪口和彰化縣芳苑鄉均曾發現鷹群出海,彰化縣以北地區如台中市大肚區、苗栗縣通霄鎮等也是鷹群出海的熱點;春季赤腹鷹在東部與西部均發現大量過境,離島澎湖縣也有穩定過境族群;赤腹鷹以西北部(苗栗縣通宵鎮)和東部(台東縣台東市、台東縣蘭嶼鄉)紀錄數量較多,赤腹鷹北返除了取道台灣海峽及高雄-澎湖線的鷹群自西南部出海,登陸東部及恆春半島的鷹群可能沿中央山脈西側淺山地區及荖濃溪谷北上至苗栗以北出海,日本在春季僅有極少量甚至全無赤腹鷹觀察紀錄。本季共蒐集灰面鵟鷹紀錄93筆、27,041隻次;赤腹鷹118筆,23,442隻次。灰面鵟鷹大部分紀錄來自西部及西南部,而於西北部則有觀察到登陸情形;赤腹鷹紀錄主要來自東部與西部,其中西部紀錄又以台灣中部的南投縣鹿谷鄉、南投縣信義鄉為大宗。推測相較於灰面鵟鷹,赤腹鷹於台灣的南遷路徑更偏向中部與東部,與衛星追蹤研究3隻追蹤個體於登陸台灣後隨即切入中部山區,越過中央山脈沿東海岸南下的結果相符。
      四、建議事項
      建議一
      立即可行建議:持續進行秋季過境猛禽調查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台灣猛禽研究會或其他相關保育社團
      墾丁國家公園秋季過境猛禽調查至2017年,已有超過20年的長期生態資料累積,在科學上實屬難得,且亦可成為亞洲地區生態長期監測的典範。每年調查期間除了提供民眾即時訊息外,並有教育宣導、培養國內重視生態保育的意義。建議繼續進行。
      建議二
      立即可行建議:持續推動查緝違法獵捕過境猛禽行為
      主辦機關:台灣屏東地方法院檢察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縣政府、屏東縣滿州鄉公所、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屏東縣恆春鎮公所、屏東縣牡丹鄉公所、屏東縣車城鄉公所、內政部警政署所屬相關單位
      協辦機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野鳥學會
      除遷徙路徑上的惡劣天候外,人為獵捕是造成過境猛禽族群大量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近年來灰面鵟鷹數量維持穩定,過境期間為國人高度關注,尤其滿州地區歷年持續進行專案護鷹、查緝盜獵行為,對於遏止盜獵風氣及保育方面有一定的助益與成果。建議持續於灰面鵟鷹過境高峰期實施查緝違法獵捕行為。
      建議三
      立即可行建議:過境期間增加過境猛禽意象展示及宣傳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台灣猛禽研究會或其他相關保育社團、在地社區推廣協會
      春秋季猛禽過境期長達2個月,除了在遊客中心做相關展示外,亦可在春季理想的賞鷹點設置猛禽意象展示品或旗幟、海報等,如社頂公園停車場、關山涼亭、龜山涼亭、風吹砂等。引導在地民眾與遊客前往猛禽觀察點,使之感受恆春半島珍貴豐富的遷徙猛禽資源。可配合在管理處遊客中心、龍鑾潭自然中心、社頂旅遊中心、砂島貝殼展示館等地,進行相關的猛禽生態影片放映、照片、藝術品或其他相關產品文物展示。
      建議四
      立即可行建議:整合研究成果與解說推廣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台灣猛禽研究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野鳥學會等
      所有的保育行動中,推廣教育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墾丁國家公園秋季過境猛禽調查已執行超過20年,資訊的累積也日新月異。多年的研究資料應適度融入解說內容與解說板等硬體設施,提供閱覽者不同深度的資訊與延伸閱讀資源。
      建議五
      中期建議:赤腹鷹衛星追蹤資料之分析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台灣猛禽研究會或其他相關保育社團
      本年度延續2016執行台灣數量最多之過境猛禽赤腹鷹的衛星追蹤,目前樣本數為12,已經收集了相當珍貴的遷徙資料,特別是行經台灣留下的各個實際座標點位,更加凸顯淺山地區保育的重要性,未來可應用整合現有點位資料搭配秋季調查、資料收集與eBird資料庫判斷台灣過境猛禽重要夜棲地,供土地規劃參考並擬定保育對策。
      建議六
      中長期建議:整合及提升猛禽遷徙資訊網站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台灣猛禽研究會或其他相關學術及保育社團
      墾丁地區每年除了吸引眾多國內鳥友,亦吸引不少國外鳥友前來觀賞猛禽。目前系統已整合國家公園資訊,提供即時猛禽訊息,建議加註物種學名,並以更人性化操作介面提供猛禽辨識、賞鷹景點、路線或交通方式等資訊。過境高峰期於國家公園網站首頁置入資訊系統連結,促進網頁流量及意見回饋;資訊系統於過境期間可將最新調查結果以更醒目的比例呈現於首頁降低點選的繁複性,連結方式如網址或QR code可呈現於熱門賞鷹點公民眾即時查詢,並定期修復網頁與連結錯誤。
      建議七
      中長期建議:培育在地民眾進行遷徙猛禽監測工作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台灣猛禽研究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在地社區發展協會
      恆春半島具有世界級的遷徙猛禽過境資源,每年遷徙季除了總有無數國內民眾趨之若鶩前來欣賞外,更有不少國外鳥友慕名而來。而推動保育必須構築在背景基本資料的基礎上,持續長期監測累積猛禽過境資料、藉以瞭解其年間族群動態是不可或缺的。若能培植在地調查人力,營造認同猛禽保育價值的社會氛圍,除了能夠節省聘用外地的人力成本外,更較能達到國家公園長久經營自然資源的初衷,達到保育、研究、教育推廣、在地經營等多方共贏的願景。
      計畫類別:[動物生態]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辦理
      執行年度:106
      計畫主持人:張宏銘
      中文關鍵字:赤腹鷹、 衛星追蹤、遷徙性猛禽、灰面鵟鷹
      英文關鍵字:Raptor Migration, Kenting, Satellite tracking, Accititer soloensis, Butastur indicus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