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研究調查報告
    :::
    研究調查報告
      墾丁國家公園春季及秋季過境猛禽族群量調查計畫
      一、計畫緣起
      墾丁地區為台灣秋季日行性遷徙性猛禽主要觀察地點,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已進行超過20年之遷徙性猛禽監看。2004年起開始委託台灣猛禽研究會執行研究計畫,並於2008年起增加春季過境猛禽調查。
      猛禽為了減少耗損,會視當天的氣候,利用適合飛行的天候狀況遷徙。因此春季考量猛禽出發地(菲律賓呂宋島)及調查點(墾丁)的天氣狀況,與主要的遷徙性猛禽-灰面鵟鷹及赤腹鷹的紀錄數量進行相關性分析。以了解在何種氣候條件下,有較高的機會於調查點記錄遷徙性猛禽。秋季則以猛禽藉順側風-東北季風南遷的前提下,針對台灣地區東北季風的主要影響因子:大陸高氣壓所形成之鋒面,探討在鋒面過境台灣後,灰面鵟鷹的每日過境數量是否有差異。
      二、調查方法與過程
      調查以人力地面調查進行,由於春季北返不若秋季集中,春季調查以3名調查員於不同地點同步調查,每日至少調查10小時,調查範圍涵蓋恆春半島。秋季調查以2名觀察員,每日於社頂自然公園的凌霄亭,調查時間自5:30~12:00,至少6.5小時的調查。記錄每日過境猛禽之時間、種類、數量、飛行方式等。有關氣候資料,台灣地區採用中央氣象局所屬測站資料;菲律賓地區採用呂宋島北端之氣象觀測站資料。春季以每日灰面鵟鷹及赤腹鷹之過境數量,與兩地之平均風速、平均溫度、平均氣壓、平均雨量及平均風向等氣象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秋季以10月鋒面過境期,比較鋒面過境後6日,灰面鵟鷹每日的過境數量是否有差異存在。
      三、重要發現
      春季地面調查,共記錄遷徙性猛禽2科17種,其中以赤腹鷹36,570隻、灰面鵟鷹10,542隻數量最多。赤腹鷹的過境期較過去2年紀錄延遲約6~9天,灰面鵟鷹過境期無明顯改變。紀錄時間方面,灰面鵟鷹最大量出現在13~18時;赤腹鷹則有75%以上是在上午9時以前記錄到。紀錄地點方面,以西海岸紀錄最多,包括75.4%的灰面鵟鷹及72.6%的赤腹鷹。天氣與過境灰面鵟鷹及赤腹鷹的關聯:墾丁地區當地的天氣與調查數量的相關性較大。風向的影響因遷徙季節不同,對灰面鵟鷹及赤腹鷹的遷徙情形也與秋季不同。2011年人力配置與2010年相同,但東海岸及南海岸紀錄比例下降,可見每年遷移情形及族群數量並非依固定模式。
      秋季共記錄遷徙性猛禽2科19種,並記錄稀有之大鵟、毛足鵟及白腹海鵰。以赤腹鷹117,805隻、灰面鵟鷹45,666隻數量最多。2011年赤腹鷹的過境期33日與2004年~2011年平均紀錄(26日)相較有增長的趨勢。灰面鵟鷹的過境期長度除2010年外,其他年間尚未見明顯差異。過境期長短的不同可能代表族群於遷徙路徑中,受到不同因子如族群數量、分布、遷徙路線及天候等的綜合影響。紀錄時間方面,灰面鵟鷹多主要記錄於7時之前,且清晨出海的飛行方向以東部海岸線為主,可達單時段紀錄總數的95%,除了風向的影響外,清晨5時至6時海面的溫度較陸地高約攝氏2度,可能當時海面熱氣流較陸地強,也影響灰面鵟鷹的過境模式;赤腹鷹於調查時間內均可觀察到,7~8時紀錄數量最多。探討2004年至2011年間鋒面過境與紀錄灰面鵟鷹數量的關係,灰面鵟鷹的紀錄數量於鋒面通過後的第2、3、4天有明顯的上升。東方蜂鷹自2004年後秋季紀錄首度未達百隻,及2011年秋季赤腹鷹過境數量為2004年後的次低紀錄,此2種類數量於2011年有下降的趨勢。
      赤腹鷹及灰面鵟鷹的過境期方面,年間的差異除族群量改變外,可能受到許多因子的綜合影響,可再深入探究。赤腹鷹以及東方蜂鷹的族群數量有下降的趨勢,但僅發生於近2~3年,此現象是否為正常年間變動,或有其他原因還有待後續調查證實。少數的過境猛禽如鵟的春季紀錄數量由2010年的9隻增加至2011年的31隻。國外對鵟屬猛禽的調查發現,此屬猛禽可能會因為溫度而改變遷徙距離及緯度。2011年冬季氣溫偏低,3月份台灣各地的溫度為1947年後最低溫,是否因低溫而影響鵟屬猛禽的活動模式,未來亦可持續觀察。
      四、主要建議事項
      建議一
      立即可行建議:持續進行春季及秋季過境猛禽調查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台灣猛禽研究會或其他相關保育社團
      墾丁國家公園秋季過境猛禽調查至2011年已超過20年,為科學上難得之長期監測資料,每年可提供民眾相關即時訊息以及教育宣導,且可補秋季雷達觀測之不足,並提供相互驗證之功能,建議繼續進行。另春季調查已有初步成果,在氣象雷達輔助下,亦有良好效果。歷年收集每年過境猛禽的族群相關資料(如飛行方向、氣象資料)已有初步成果,而赤腹鷹及蜂鷹近年的族群數量可能有開始下降的趨勢,建議持續監測其族群動態。
      建議二
      立即可行建議:持續推動查緝違法獵捕過境猛禽行為
      主辦機關:台灣屏東地方法院檢察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縣政府、屏東縣滿州鄉公所、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屏東縣恆春鎮公所、屏東縣牡丹鄉公所、屏東縣車城鄉公所、內政部警政署所屬相關單位
      協辦機關:台灣猛禽研究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野鳥學會
      近年來灰面鵟鷹數量持續穩定增加,過境期間為國人高度關注,尤其滿州地區進行專案護鷹、查緝盜獵行為,每年均有斬獲,對於遏止盜獵風氣及保育方面有一定的助益與成果,建議持續於灰面鵟鷹過境高峰期實施查緝違法獵捕行為,以杜絕不法盜獵之情事。
      建議三
      中長期建議:進行度冬猛禽之初步調查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台灣猛禽研究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其他相關學術及保育社團
      墾丁地區除過境猛禽外,尚有許多種類滯留於此地度冬,如紅隼、遊隼、魚鷹及東方蜂鷹等。與過境猛禽不同,這些度冬猛禽於國家公園境內利用棲地的時間更長,且猛禽於亞熱帶地區度冬行為的研究仍屬不足,建議對部分度冬猛禽開始進行初步調查,以了解度冬猛禽族群於國家公園境內的棲地利用與分布模式。
      東方蜂鷹為墾丁地區每年數量紀錄除赤腹鷹及灰面鵟鷹外最多的猛禽,在台灣地區可能同時存在遷徙性及留棲性族群,過境行為與赤腹鷹及灰面鵟鷹不同,在墾丁地區亦有可能存在度冬個體。在過境猛禽重要中繼站的墾丁國家公園,有天時地利之便,值得將來進行調查研究。
      建議四
      中長期建議:進行遷徙性猛禽之繫放及行為研究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台灣猛禽研究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其他相關學術及保育社團
      墾丁國家公園境內每年過境大量的猛禽,雖然有許多種類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已有長期研究,但許多遷徙性猛禽過境台灣的遷徙路徑卻仍然未知,建議中長期後,於經費許可的情況下,針對特定物種進行繫放,或以發報器追蹤,以了解過境台灣的遷徙性猛禽之路線與所需棲地,以期能更有效的保育其族群。
      建議五
      中長期建議:開發新的猛禽調查點
      主辦機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辦機關:台灣猛禽研究會、其他相關學術及保育社團
      若調查人力充足時,可嘗試增加調查點:如社頂研究站等,以擴大調查範圍,增加遷徙性猛禽調查資料,並期望未來能夠確立更多穩定調查點。且為增進民眾賞鷹風氣,在不同位置設立調查點,更能吸引更多志願調查者參與調查,並獲得更多資料。
      計畫類別:[動物生態]
      英文摘要:Count survey of migratory raptors including spring and autumn were employed at the Kenting National Park in 2011. Which to continue monitor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migratory raptors.Gray-faced buzzard (Butastur indicus) and Chinese Goshawk (Accipiter soloensis) are the most abundant raptors in this area. The aim of this survey is to provide elementary data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igratory raptors for the National park headquarters. To examine local weather parameters affected the numbers of birds seen at the site, we combined meteorological data of local area in Kenting, Taiwan and north coast of Luzon,Philippines in Spring.Cold front passage has long been associated with south-bound raptor migration in autumn.We used daily number of departure Gray-faced Buzzard and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in Octobor,2004-2011,to compare the daily passage rates after cold front passed Kenting area.
      In spring, we recorded 17 species of migratory raptors, including 10,542 Gray-faced Buzzards and 36,570 Chinese Goshawk. There is a new highest record for Chinese Goshawk.Number of Grey-Faced Buzzard is a lower than last spring. Maximum amount of gray-faced Buzzard passed in 13 to 18 pm;,more than 75% of Chinese Goshwak were recorded before 9 am. West Coast was the most abount area, including 75.4% of gray-faced Buzzard and 72.6% of Chinese Goshwak. Wind dir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the number of Grey-Faced Buzzard and Chinese Goshawk.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another fact witch affect the numbers of Chinese Goshawk. Different monophology and the weather conditions in difference period may comes out different strategies with these 2 major species. Potential roosting sites were found in Kenting national park,and most individuals were recorded in last 3 years. We are still looking for the other roosting or landing sites in this area.
      In autumn, we recorded 19 species of migratory raptors, including 45,666 Gray-faced Buzzards and 117,805 Chinese Goshawk.Numbers of Chinese Goshawk was decreasing,and the passage days is increasing from 2004-2011.Grey-faced Buzzard recorded much more from the east coast in the early morning, in addition to the impact of wind direction, highter temperature above sea surface may lead weak thermal than land in this time. Number of Oriental Honey Buzzard was decreasing rapidly in 2011, in addition to the decline of population, delay of migration date to Nomenber, may out of the investigation period. Daily numbers of Grey-faced Buzzard after cold front passed are significant increasing in 2-4th days.
      辦理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
      計畫屬性:本處委託辦理
      執行年度:100B02
      計畫主持人:楊建鴻
      中文關鍵字:遷徙性猛禽、灰面鵟鷹、赤腹鷹、墾丁
      英文關鍵字:migratory raptors, Kenting, Chinese Goshawk, Grey-faced Buzzard
      openmenu clos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