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mobilemenu
影音專區
    :::
    影音專區
      貓鼻頭公園

      解說員/ 黃弈誠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墾丁國家公園解說員黃奕誠,歡迎大家來到貓鼻頭公園,因本區有一從海崖上滾落的珊瑚礁岩,其外形狀似蹲仆的小貓抬頭望向天空,因而命名為貓鼻頭,待會讓我引導各位佳賓一起欣賞本區的奇岩怪石、崩崖景觀。 貓鼻頭遊客中心及攤販區於76年改建,供原來攤販每年抽籤輪流使用及販賣紀念品,攤販區旁並有公廁,供遊客使用;本區目前為國家公園內攤販自治能力最好的地區,井然有序並注重環境維護,攤販區外禁止流動攤販出現。 本遊客中心於96年改建至今,內設有服務台及人員,可提供遊客旅遊諮詢服務,並備有簡易急救設備,可為遊客做輕外傷治療;內有視聽室定時播放多種影片,供遊客欣賞。 此處當冬季來臨時,東北季風藉由此缺口灌進來,常讓遊客無法站穩,此處就是一風口,東北季風經管狀效應結果,遊客可感受到大自然強烈風的威力,也因為在冬季受到如此強烈的東北季風吹襲下,使得我們右前方林投樹叢,因風的影響,使得林投樹叢無法長高,並一致的往西南方向傾斜,造成風剪樹的奇景;但只要走到前方珊瑚礁的背面處,就截然感受不到風的威力了。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一個視野最佳的觀景台,讓我們來觀察貓鼻頭公園的貓在哪裡;這裡有座解說牌示,首先,假設這圖示是代表一隻貓蹲仆於海岸邊,這是牠的頭部稍往上揚,接下來的是牠的身體,最後拱起來的是牠的尾巴。 貓鼻頭海岸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鳥瞰似女孩子所穿的百褶裙,故稱裙礁海岸;本地的珊瑚礁因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及溶蝕破壞等作用,產生海蝕溝、海蝕壺穴、海蝕礁柱、崩崖等奇特景觀,極具地形教學及研究價值,所以原則上我們看到的貓岩,即是由崖頂崩落到海邊的崩崖地形景觀。每年9、10月黃昏的時候,會有大批的鷺鷥由此往西方方向飛出海,至菲律賓、馬來西亞避東,遊客在此處可觀賞到壯觀的鷺鷥群遷徙過冬的景觀。 貓鼻頭為巴士海峽與臺灣海峽的分界點,並與鵝鑾鼻形成臺灣最南之兩端,中間的海域就是巴士海峽,貓岩的右邊為臺灣海峽。 讓我們從遠方的陸塊解說起,最末端就是鵝鑾鼻公園所在地,鵝鑾鼻公園面積共59公頃,園內為一珊瑚礁石灰岩地形;形成之原因由於沿海日光強,海水清澈,適合造礁珊瑚之成長,經地殼隆起而上昇,受海浪侵蝕、雨水沖刷、強風吹襲、而成為目前巨礁林立、怪石嶙峋與洞穴之奇特景觀。園內步道縱橫交錯,宛如身入迷宮。 「墾丁」地名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清朝時期,大陸東南沿海的居民,前來恆春半島開墾的壯丁,故命名為「墾丁」;早期墾丁社區為一單純小漁村部落,人情味濃厚,目前已發展為遊客聚集最熱鬧夜間逛街的特色地點,也有各種不同風味的小吃,常讓遊客流連忘返。 大、小尖山,大圓山及青蛙石等:若以墾丁石灰岩層而言,其岩質大部份為礫質岩,因較泥岩及珊瑚礁岩尖硬,故經風化侵蝕後而形成孤立山峰。大尖山海拔318公尺,因顧慮到遊客安全,目前明令禁止遊客進入攀爬。其外觀屬扁平山峰,正面觀看為嶺狀,但由側面觀看則為尖峰狀,尤其從鵝鑾鼻方向觀看最為尖挺,故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比喻。小尖山位於大尖山旁,因兩塊石板觀之如牛角,故又稱石牛山。

      片長:4分48秒
      openmenu closemenu